啦啦作文网,作文大全,分类明确,让孩子更爱作文!
适合孩子,写作不迷茫

学术报告新闻稿(优秀5篇)

时间:2023-07-01 16:50:48 | 来源:啦啦作文网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篇一

3月10日上午,我在学校学术报告厅认真聆听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博士所做的《突破课堂》的报告,感觉受益匪浅。下面针对这次报告内容,结合我对课堂改革方面的浅显认识谈一下自己的反思和体会。

张博士在报告中指出,课程改革中的核心是课程标准,他通过一些真实的实例,来讲述如何制定好三维目标、如何根据课程标准上课,如何编制课程纲要。他突出理解制定三维目标的重要性,一堂课,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实施。他进一步强调了我们不能太迷于现有的教材和教案,要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定好自己理解教材下的三维目标,写出自己的教案。

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的陈旧观念,虽然课改进行了几年,我们的课堂也尝试着进行改革,也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但是我们反过头来研究我们的课堂,与国家的新课程标准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我们还是新瓶装旧酒,课堂延续着旧的教学模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要突破课堂应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要突破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准备更加充分,每节课上课前,要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老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己学,什么时间老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更应该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重难点精讲细讲。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备课工作占了相当的比例。 王敏勤教授说过:“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 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我们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只要我们在课堂改革中认真备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篇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邀请很多大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学校研究生学术活动逐渐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学术活动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

1、 学术活动之一:《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学术讲座 20xx年x月x日,长安大学的李佩成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的学术报告。李教授曾在水建学院任教,因此显得格外亲切和蔼。而他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见解更是让我们获益颇多。他强调,运动变化是绝对的,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地球气候一直在变化着,当代气候变化的态势并未超出历史气候变化的范畴。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气候变化有着众多因素的推动。要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不能肯定当代的气候是完全变暖或是人类活动所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是好是坏还要做具体的分析。因此,他认为应该具体矛盾具体解决,中国应该寻求自己的应对气候变化之策。他的论题与新闻媒

体一面倒的观点相比,充分体现了作为学术研究工作者的科学客观的态度,这一点尤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学术活动之二:《河流研究的新挑战》学术讲座

20xx年x月x日,来自清华大学的王兆印教授来到我们学院为我们做了题为“河流研究的新挑战”的学术报告。会上,王教授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河流研究7个方面新挑战:巨型滑坡体的稳定及开发利用、堰塞湖引起的河床演变及管理方略、颗粒侵蚀及治理、地震引发的4种次生灾害链、滑坡崩塌堆积体的植被修复、高容重两相慢速泥石流及青藏高原抬升对河流演变及生态的影响,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王老师大量利用他在实地考察得到的图片、数据、影像,给大家作直观的介绍及深刻的分析,让大家对该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我们在感叹王老师知识渊博的同时,也为王老师对科研的认真态度以及学术热情叹服。王老师把河流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山区河流,同时研究中结合到地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不同反响。

3、学术活动之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讲座

20xx年x月x日,花保祯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学术报告。花保祯教授从硕士学位论文的特点、结构、写作提纲、论文的修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他介绍了图标的使用和图片的处理,着重讲解了参考文献的使用和编辑,并推荐了一个参考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s X1。当删除或添加参考文献时,使用该软件可以避免参考文献管理混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我们硕士

研究生规范学位论文写作,提高学位论文写作质量与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学术活动之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讲座

20xx年x月x日,西安理工大学谢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科技创新中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谢教授首先从科技创新的意义谈起,讲述了科技创新的准则、程序、灵魂、基础、归宿及条件等六个问题,最后给研究生们提了六点建议,帮助大家科学的确定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研究方向。谢教授的报告语言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科技创新和研究生生涯等方面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我深知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读研阶段已经参加了几十场学术活动,其中大部分是农工科领域的学术大师所作的学术报告,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文学艺术类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报告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宽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直接告诉我如何开展学术研究,如何修身养性。此后只要有机会我还将继续参加这些有思想、有观点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 篇三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发学术报告

2014年01月07日

报告题目: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发 主 讲 人:丁黎明 研究员(国家纳米中心) 报告时间:2014年1月8号上午10点 报告地点:校本部教三北306

报告对象:欢迎全校教师和研究生参加,特别是材料和化学专业的师生

报告人简介:

丁黎明,博士生导师。1993年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硕士学位,1996年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瑞典Linköping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麻省大学Amherst分校(美国国家高分子研究中心),美国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从事访问研究。合作过的教授有:Frank Karasz(院士),Tom Russell(院士),董绍俊(院士),Olle Inganäs(院士), Robert Haddon等。曾在全球最大聚合物太阳能公司Konarka技术公司总部工作,为资深科学家。2010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被聘为 “百人计划” 研究员。过去的研究工作包括:全塑太阳能电池,高分子发光二极管,共轭高分子,光活性高分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碳纳米管,高分子薄膜中的长程有序。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0篇。

应用化学学科列专题讲座之十二

2013年12月09日

报告题目:铅酸蓄电池 报告人:伊廷锋教授

报告时间:12月11日周三下午14:00 报告地点:教三北406

报告人简介:伊廷锋,男,1979年7月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7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7年7月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工作,同年9月晋升副教授,2011年1月破格晋升教授,2011年6月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2 1 年6月被聘为浙江省长兴县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及其第一性原理计算,并在这一领域先后获得安徽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主持)、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项目(主持)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主持)自2006年至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含录用)SCI期刊论文51篇,按最新影响因子超过116,他引330余次(其中第一作者42篇,影响因子超过102,他引320余次),并有1篇论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T.-F. Yi*, et al. 2010, 195: 285)),申请专利5项,授权2项。先后为国内期刊《无机化学学报》和国际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二十余种期刊审稿110余篇。2009年7月合作出版《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专著一部 (胡信国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并获得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二等奖。2013年1月合作出版《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第二版。2013年7月合作出版《动力电池材料》专著一部 (胡信国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教学方面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应用电化学、化学电源方面的教学工作,发表教改论文5篇,获得2012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先后主持或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实验开发基金1项,安徽省重大教改项目1项。

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3-12-9

应用化学系列专题讲座之十

2013年10月29日

报告题目:量子化学研究新进展 报告人:孙文起 副教授/博士

报告时间:11月4日周一下午15:00 报告地点:教三北306 报告人简介:

孙文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在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专 2 业获理科博士学位,并到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量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2007年以来,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3-10-29

化工学院学术报告(之一)

2013年10月08日

报告题目:碳纳米(管)材料的研制及高效利用 报 告 人:刘岳峰博士

报告时间:2013年10月10日下午4:00 报告地点:佳山校区会议中心三楼(4)会议室

报告对象:化学与化工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教师,欢迎全校感兴趣的师生积极参加。 主办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报告人简介:

刘岳峰博士为我校200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友。2007年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经国家公派至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于2013年获博士学位。参与或主要承担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法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TOTAL国际公司校企合作项目。在国际核心刊物如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ACS Catalysis, ChemCatChem, Journal of Chemical & Engineering Data 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在国际会议上报告2次;申请法国国家专利1项。目前主要从事洁净能源的转化、碳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模型化的研究。碳纳米材料(nanocarbons)是碳基材料基于纳米尺寸效应而展现出的独有的特 3 性,碳纳米管(CNTs)是典型的碳纳米材料之一。本报告将简要阐述碳纳米材料特别是CNTs的合成方法和其实际应用(催化领域)以及碳纳米材料功能化、模型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化工学院学术报告(之二)

2013年10月08日

报告题目:热力学在碱金属钛酸盐制备及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报 告 人:钱红亮博士

报告时间:2013年10月10日下午2:30 报告地点:佳山校区会议中心三楼(4)会议室

报告对象:化学与化工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教师,欢迎全校感兴趣的师生积极参加。 主办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报告人简介:

钱红亮博士为我校200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友,现为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教师。2007年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师从973首席科学家陆小华教授,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师从我国塔器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张志炳教授,获博士学位。发表SCI、EI论文11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报告主要内容:(1)通过介绍一种估算碱金属钛酸盐物性参数的方法,研究热力学Gibbs自由能最小化法在碱金属钛酸 4 盐制备中的应用;(2)热力学在喷雾蒸发法海水淡化中的应用:该部分以节能为目标对喷雾蒸发法海水淡化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海水淡化过程理论能耗研究、海水淡化过程非平衡热力学分析、基于钠离子浓度的水质测定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喷雾蒸发法海水淡化放大装置,确定了喷嘴结构、装置操作参数对单位能耗的影响。(3)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和同学们共享学习和科研的价值体验。

学术报告会

2013年09月04日

1.报告题目:Publishing in High Impact Journals: Chemical research and publishing

报 告 人: Philip Earis,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 UK 2.报告题目: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and Nanostructures in Fuel Cells

报 告 人:唐智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报告题目:Liquefaction behaviors of thermal soluble fractions of sub-bituminous coal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solvents and the cycled use of catalyst

报 告 人:水恒福 教授,安徽工业大学

4、报告题目:Metal Oxide Hollowstructural Materials: Design, Synthesis & Applications

报 告 人:王丹,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5、报告题目:Superlattice structures and hydrogen ab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Mg-Ni compounds 报 告 人:张庆安 教授,安徽工业大学

6、报告题目:Spontaneous volume ferroelectrostriction? Possible solution for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in PbTiO3-based perovskite compounds

报 告 人:邢献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报告时间:2013年9月7日(周六)下午14: 30 报告地点:校本部学术会议中心二楼报告厅

报告对象:化工、材料、冶金相关专业研究生;相关教师

主办单位:科研处、化工学院、材料学院、冶金学院

附报告人简介:

Philip Earis

Philip Earis studied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UK, and was a researcher in the physics laboratory. He subsequently joined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 as an Editor on the journal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PCCP)。 He became the Managing Editor of the journal in 2005. PCCP has grown the journal in quality, reputation and size. It is now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chemistry journals.

Research into sustainable energy is a very important challenge around the world. In 2008 Philip therefore created the new journal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EES)。 Professor Nathan Lewis (Caltech) is the first Editor-in-Chief. EES has quickly grown to become a world-class journal of extremely high quality and importance. The latest Impact Factor is 11.65.

In 2009 Philip launched another new journal, Nanoscale, in partnership with Professor Chunli Bai (NCNST, Beijing), the Editor-in-Chief. Nanoscale publishes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lso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Its new IF is 6.23 and is growing fast.

Philip remains as Managing Editor for PCCP, EES, Nanoscale and Faraday Discussions. He leads a team of 15 Editors in the Cambridge office. His 4 journals together receive around 15000 submissions a year. He travels frequently to meet authors, readers, referees and Board members, and find out more about their research. He has a great interest in Asia, China (visiting many times) and Chinese culture.

唐智勇研究员简介

唐智勇,男,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9.09-1996.07,本科+硕士,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1996.09-2000.01,博士研究生,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电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03-2001.03,博士后,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2001.04-2006.08,博士后,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6年1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纳米材料研究室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唐智勇研究员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性能调控及其实际应用。提出了利用单个无机纳米粒子内在的物理化学性质,自组装构筑结构可控纳米粒子集合体的理论。先后系统地构建了具有良好电学、光学活性和机械性能的零维纳米粒子、一维纳米链和纳米线、二维纳米片、三维有序纳米结构及多维度纳米粒子超结构组装体,为无机纳米粒子自组装的研究工作及将来纳米粒子器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与理论基础,同时在环境防护和能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很有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成果。他带领的团队开创性地研究了半胱氨酸稳定剂的手性对碲化镉纳米粒子生长和光学性质的影响,提出了类似手性有机化合物的无机手性拓扑结构的假设。表明稳定剂的手性不仅可以促使纳米粒子圆二色信号的出现,而且对纳米粒子的生长具有动力学调控作用,已经奠定了其团队在手性纳米材料领域中的先锋地位。

唐智勇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影响因子大于8的学术期刊如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 JAC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美国专利授权1项(US 7438953 B2),申请中国专利6项,协助完成英文专著2部。截至2012年3月,其研究论文共被引用4500多次,第一作者论文单篇最高他引超过1000次。6篇研究论文入选ISI统计的“过去十年高引频论文”。按照国际评估统计,其研究论文的H-Index为30。

唐智勇研究员2003年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获 “Scopus寻找青年科学之星”材料科学青年科学之星成就奖;2012年获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化学系授予“亚洲杰出科研工作者”。

王丹研究员简介

王丹,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无机功能材料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际溶剂热水热协会执行委员,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XXX 设计方法研究”项目专家组专家,中国颗粒学会理事、副秘书长,《过程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1994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97年7月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10月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赴日本留学,于2001年获日本国立山梨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4月-2001 年11月,日本高知大学理学部非常勤讲师;2001年12月-2003年3月,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催化剂研究室研究员;2003年4月-2004年1月,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04 年2 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9 年7 月至今,任佛山高明(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专业中心主任。

王丹研究员长期从事无机固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通过设计合成具有“自支撑”结构特点的介观结构材料,以提高材料的有效比表面积,强化物质传输,调控能量转移,增强材料性质的思想。发展了“时空多尺度模板”这一普适的制备多壳层空心结构的可控合成新方法;探索了原位聚合模板法、限域空间自组装法等无机固体颗粒的自组装方法;系统地构建了多级有序介观结构。发表期刊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在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Small, Chem. Mater.等影响因子大于5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4项,已获授权4项。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邀请报告20余次。作为组委会副主席兼执行主席成功主办了International Solvothermal & Hydrothermal Association Conference 2010,并作为Guest Editor之一将该会议的论文集出版在国际杂志 8 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上。连续荣获1999与2000日本科学协会SASAKAWA科学研究奖励基金;日本山梨工业会2000海外研究发表奖励基金;2003日本文部科学省外国人博士后研究员科学研究奖励基金。日本陶瓷协会第42届基础科学讨论会2004年世界青年学者研讨会优秀讲演奖,2005日本陶瓷协会21世纪纪念国际交流个人冠名奖:仓田元治奖。2006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三完成人)。

邢献然教授简介

邢献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北京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晶体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理事,美国陶瓷学会会员等职。曾在美国、奥地利、日本等大学学习和工作。研究方向:负热膨胀材料及类钙钛矿新型化合物的制备、晶体结构表征及应用,新型功能材料与稀土材料制备过程物理化学,冶金过程物相转变及反应机理等;主讲课程:“固体化学”、“冶金热力学”、“冶金和材料热力学”、“相图计算”、“材料化学”、“功能材料”等10余门课程。先后主持国家及部委基金课题10余项,在J. Am. Chem. Soc., Chem. Mater., Inorg. Chem., Appl. Phys. Lett., Metal. Mater. Trans. B等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件。培养研究生20余名,其中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和“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化学与化工学院学术报告会

2013年12月13日

报告题目:配位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报告 人:孙为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配位化学国 9 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无机化学学报》常务副主编 报告时间:2013年12月17日(周二)上午10: 00 报告地点:校本部学术会议中心三(4)会议室 报告对象:化工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相关教师 主办单位:化工学院

附报告人简历:

孙为银教授简介

孙为银,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无机化学学报》常务副主编,J. Coord. Chem. 编委,CrystEngComm顾问编委。

孙为银教授1986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被国家公派到日本留学,1990年和1993年在日本大阪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93至1995年在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中央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初回国,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主持过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已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 10 Chem. Eur. J.、Chem. Commun.、Inorg. Chem.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出版书籍有:《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2006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学术报告 篇四

报告题目:高速铁路漫谈

主 讲 人:沈志云

高速铁路是当今世界铁路高新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当今世界安全可靠的现代交通工具。它在许多国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铁路的新潮流。

今天很荣幸参加了沈志云院士的《高速铁路漫谈》报告会,深深感受到了院士的风采,尽管已是白发苍苍,仍然拥有敏捷的思维。沈院士今天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论高速铁路。首先是当前高速铁路的现状,我国高速铁路已经站在了世界的顶峰,因为存在巨大的市场,但是关键技术方面我国还和国外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沈院士形容为:高速机遇,千载难逢,转眼即逝,时不我待。他希望学校及实验室能够继续为中国的高铁建设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也提出研究生应该成为科研主力军。后来沈院士还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用真空管道来解决超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问题。

高速铁路的发展是大趋势,高速铁路问世后,使一度被人们认为夕阳产业的铁路,出现了生机,显示出强大生命力,预示着“铁路第二个大时代”的来临。尤其是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再加上国际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中国地城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铁路长期以来在中国交通运输体系中一直起着骨干作用。高速铁路的兴建和正常运行需要大批的修建人员,铁路建成后将在沿线形成大批的中、小城市,这将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沿线区与外界商品、技术、人员、物资的交流和流通,吸引资本的投入,形成新的经济发展产业群,为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提供新的发展契机。高速铁路的兴建和正常运行将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这将加快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企业整合合并、产业链的升级优化产生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分流渠道,缓解了当前企业和单位的人事改革难题。同时,高速铁路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将推动和诱发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全球高速铁路的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铁以其安全性能高、旅行速度快、经济效益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轻等优点成为了全球铁路行业的关注焦点。我国作为对高速铁路研究起步较晚的国家,应利用好现有铁路的建设基础和积累的经验,勇于创新,全力以赴,早日实现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宏伟蓝图。

近几年我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大量修建高速客运专线,例如京津城际客运专线,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以及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等;大量运用高速动车组,其中有运营速度200km/h的CRH1/2/5型动车组和运营速度达350km/h的CRH2C/3型动车组。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而我们迫切需要做的就是研究超高速带来的一系列基本的关键问题:包括超高速列车的轮轨接触动力学;弓网系统动力学;空气动力学;车辆稳定性理论;系统动力学;运行安全性理论;综合乘坐舒适度;列车控制原理8项。只有在这些基本关键问题上深入研究,才能使超高速列车获得优异的动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通过聆听沈院士的讲座,使我对产品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及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结合机械学习的相关背景,我想会对我今后学习和工作中产品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篇五

我们有幸请到了全国着名的数学教育家郑毓信教授来为我们作报告。郑教授的报告大气、理性、辩证。既能高屋建瓴,又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对当前的热门题目有独到、冷静、理性的思考。听郑教授的报告是一种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郑教授谈了关于教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提出,要加强题目意识,题目应当被看成教师教学教研的出发点;要努力做到“小中见大”;要保持对热门题目的关注。当前一个新的热门题目就是:有效教学。应当坚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追随潮流,不要迷信专家。关于有效教学,郑教授指出了三个应当思考的题目:“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一定的公道性?究竟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相关的实践中我们应当怎么做? 郑教授还对中国数学教学传统的优点进行了分析。而对于现实中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进行了抨击。

例如公然课的设计中

(1)情景设计,究竟应当如何往熟悉情境中设计的意义?如何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关系?提出:数学,对学生来说,就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设计情景的终极结果是要往掉情景的。

(2)主动探究,是否应该被看成数学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有:在突发题目出现时;利用适当的案例;在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中。

(3)合作学习,是否是小组学习?应当关注的一个题目是:要关注差生。一个好的“合作学习”所满足的基本要求是:互动与规范;分工与共享;认知与身份。(4)动手实践,应以思维含量的高低来区别是否有效。 郑教授特别指出:不能以“新”、“旧”作为区分教学方法“好”与“坏”的主要标准。无论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郑教授还谈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内涵等。指出:数学教育应防止往数学化。

并举例说明了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究竟什么是数学特有的文化价值? 郑教授还通过语文课的反照指出了数学教学应具有的数学味。指出:语文是情知教学,是以情促知。而数学则是以知贻情。终极要达到:往情景化、往个人化和往时间化。 m.haozuowen.net 一个没有“数学味”的教师不能真正上出具有“数学味”的数学课。中国历来,不缺人文精神,缺失的是理性精神! 在郑教授娓娓道来的话语中,我们记住了几个关键词:题目意识、有效教学、形式主义、数学味、数学文化等。

同时也知道了如何辩证、理性地提出题目、分析题目、解决题目。 经常和专家近间隔的接触,会使我们的眼界更高,视野更开阔,也会使我们长大得更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学术报告新闻稿》,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本文地址:学术报告新闻稿(优秀5篇)https://www.pxwst.com/a/168934.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学代会提案工作报告【2篇】

    上一篇作文: 公司季度财务分析报告(优秀5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学术报告新闻稿(优秀5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学术报告新闻稿(优秀5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