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作文网,作文大全,分类明确,让孩子更爱作文!
适合孩子,写作不迷茫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2023-07-22 08:04:43 | 来源:啦啦作文网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72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连加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连加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xx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上出示:3+8+6=10+5+2=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抽学生口述出计算的过程。

师:这些题是我们在一年级上期时就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连加,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用上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学习新的连加计算。

板书课题:连加计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5

出示例1。

师:仔细观察这幅,说一说从这幅能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图中告诉我们少先队分成了三队,第1队有13人,第2队有18人,第3队有12人。

师:根据这个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3个小队一共有多少队员?

师:根据你前面的学习经验,我们该怎么列式解答?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13+18+12。师板书:13+10+12=。

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师:再比较一下13+18+1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3+8+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3+8+2是20以内的连加,13+18+12是100以内的连加。

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主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①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10+10+10=303+8+2=1330+13=43

②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13+18=3131+12=43

③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18+12=3030+13=43

学生汇报后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主要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师小结:在计算连加的算式时,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算。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已经会做连加的计算方法了,下面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2)小题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 篇二

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正如:我校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10以内数的组成”,她的教学是这样设计是“7的组成”,她的设计如下:

师:你们到过市场买过菜吗?

生:有着不同的回答。

师:你们都有爱吃鱼吗?(爱)。

师:很好。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对我们身体有用的物质。

师:请同学们看上黑板,下面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老师挂了多少条鱼?

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7条)。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说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 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 。

生:我把它看成2条鱼加上5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条鱼加上6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1+6=7

……

师:你们说的都对。

师:最后反馈小结 。

教师做到了:

1、 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这样的教学,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取决于什么?它们的公式各是怎样的?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取决于正方形的边长,即:C=4a

师: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因为四条边长相等。

师:矩形的周长又取决于什么?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矩形的长和宽的和:即:C=2(a+b)

师:矩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的和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等于宽与长的和的2倍;因为矩形两条对应边相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呢?为什么?

生:(通过思考后,发现圆的直径不同,圆的大小也不同)圆的周长取决于的直径,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有没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呢?如果有我们就能够根据这个倍数关系来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对不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学生自我质疑、最后发现公式)

在这个教学笔者做到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笔者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

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

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校四年级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分数的加法时”的设计。

师:出示苹果的教具问学生你们都有吃过苹果吗?

生:吃过。

师:如果你妈妈买回的苹果只有一个,而你又要把苹果分给你的爸爸和你的妈妈,你会怎样分呢?

生:思考后汇报,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师: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况,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几分之?(四分之一),如果你妈妈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应该吃了几分之几?

师:出示条件:有一个苹果,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2/4,爸爸吃了这个苹果的1/4,

师:看了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几分之几?

生:小明与爸爸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生:剩下几分之几还没有吃?

……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

然后按照学生所提的问题一一解决。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得到分数的加法规律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其教学特点是:

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基础的示范教学设计 篇三

摘要:核心素养是近两年来被引进到教学领域中的一个新词汇。所谓的核心素养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不再遵循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是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也是重点科目,计算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始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从核心素养的基础出发,阐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设计方法,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数学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学科,计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离不开计算的相关应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核心素养是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观,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具体谈一谈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凸显核心素养价值

(1)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的新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人们的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向上,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种思想观点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政策不谋而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2)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课堂学习,小学生大部分较为贪玩,在课堂外,许多学生并未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因此,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知识传输的多寡。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其变成一句口号,虚有其表,这样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

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将其他数学知识都学好了,但是唯独计算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学习的其他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毫无用处。数学核心所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这两点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好了这两点,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类型的计算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成为题。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通过核心素养将计算教学的思想和本质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的紧密,许多计算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见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理念,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也并不是盲目的、毫无根据的。计算教学的设计需要有目标、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更容易掌握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节之前,教师运用核心素养讲解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就要学会有目标的教学,根据班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要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比如说,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要能够掌握简单的计算原理就可以了,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他们自主探究,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过程设计

万里长城的修建并非一日之功,同样的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和运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一点一滴的渗透。在教学时,教师运用核心素养必须设计好相应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比如说,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两、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在探究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又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在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见物品分配不均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处理,这样将生活中的情景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使数学计算的知识生活化,既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评价设计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评价往往是以书面评价为主,以分数论英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计算没有失误,那么数学计算教学就是有效果的,反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计算存在诸多问题,计算教学就是失败的。这种教学评价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在评价时,过于简单,而且它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计算教学方式相比,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重理解、重思考。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的不同,运用核心素养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而不是仅凭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有的学生笔算能力差,但是估算能力强,教师就可以在平时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笔算,提升他的综合能力。总之,核心素养虽然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但是数学核心素养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运用好了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了数学计算的本质,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种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 篇五

一、引入新课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

生: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生:我还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演示这一过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还想知道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师:过去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指名学生摸其表面积,并追问: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生: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1、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组代表汇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我们由此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推理吗?(生:我们讨论的结果也跟他们一样)你们能够利用以前的经验,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太棒了。

展示其变化过程。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呈现例一: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明学生解答,并让其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思路说明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周长和高。

师:无论是直接告诉,还是间接告诉,只要能求出底面周长和高就可以求出其侧面积。

2、圆柱的表面积。

师:求侧面积似乎难不住大家,现在再加一问,你们还能行吗?(教师在例一的后面加上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师巡视,让一个学生板演,要求学生分步做,并标明每步求的是什么)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这说明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积和侧面积。

师生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3、反馈练习。

师:想一想,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4、实践运用:师: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某些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比如,求一个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应该是怎样的呢?

三、全课小结

【WWW.CHAYI5.COM】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要注意单位,还要注意所要求得圆柱有几个底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本文地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www.pxwst.com/a/181619.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优秀8篇)

    上一篇作文: 期末学生评语【优秀9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